总字初一[2007]第三期
一、首先,军训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们的班主任与教官一起,顶着烈日,对初一新生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军训,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次军训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遵守纪律、不怕吃苦的精神,可谓是好的开端。各位班主任老师延续军训成果,在开学的日子里,以饱满的热情做好了各项工作。
二、师徒喜结对子。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我们初一年级新教师较多,对新教师,我们以年级学科教学组为单位,以老带新,拜师结对:单晓泉—张惠娟、贺玉芳—张艳珂、赵晓慧—杜丹丹等。我们要求新教师必须先听课,后上课。听课时,要注意上课教师的优点和长处,还要找出其缺点和不足。同时要想自己上课应如何做,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期末将对帮带成绩突出的对子向学校申请奖励。
三、“常规+细节+过程=奇迹”。
早读:学生自觉,教师轻松。早上7点10分至7点40分,早读时间教室里必须有学生的琅琅读书声。语文和英语两门主科老师应每天把第二天早读的内容、要求、任务写在黑板上。我们规定,教师不能只笼统规定预习什么,早读要求必须细化为一个个句子、一个个单词,而且更重要的是要有落实,有检查。早读下课前的五分钟或正课上课前五分钟,老师会予以检查,不合格的学生要在下午下第三节自习课继续补习。要想在五分钟内检查全班的晨读效果确实有困难。我们老师可以每次抽查几名成绩不太好的学生,督促他们学习。细节这个关键词,在早读“读什么”、“如何检查”上体现得最为深刻。当“读什么”、“如何检查”真正落实到位后,即使教师不在教室里盯着,学生也会自觉地读书。
四、唱出附中特色。我们对每天下午预备前十分钟的“班班有歌声”活动进行了改进:语文老师找来几十篇古今名篇、名段,利用周一、周二背诵。英语老师精选了若干节奏欢快的儿童英文歌曲,利用周三、周四教唱。班主任找来内容积极向上的中文歌曲,利用周五学唱。别小看这一改进,孩子们可喜欢了,它缓解了学生一天学习的单调。
五、圆梦系列教育活动。
利用班会时间,各班组织学生观看了《圆梦系列》电视片,很多学生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每个学生写了一篇观后感,在组里进行讨论,选出发言积极的,准备充分的学生上台演讲。同时选出参赛选手,进入年级比赛,经过初选,十二位学生参加复赛,全年级观看,大家又一次受到教育,深深被感动。结合这一主题,各班都办有专题板报。每个学生写了圆梦心语,年级征集心语,让更多的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精神境界改进提高自己。
圆梦行动优秀组织班级
圆梦行动获奖选手
六、初一年级部对期中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表彰,前二十名为特等奖,二十一至一百名为一等奖,一百零一至二百名为二等奖。同学们课间围在光荣榜前,观看之后产生的动力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各班也对学生的期中考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结。
七、积极践行导学自主教学改革。一方面,期中考试后,初一年级各班根据成绩,性格,性别,个头等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对座位进行重新整合,为的是配合导学自主课堂教学。另一方面是课型的改变:年级每个学科小组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讨论制定出教改方案,主要是课堂教学的转变。在老师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自学,找出重点、难点。数学课上,大才子上台演板、讲解。英语课上,小组分配角色,改编对话、分组表演,人人都能得到锻炼,活而不乱。生物课上,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精神,同学们自学后,根据黑板上老师预设的问题,各抒己见,展开想象。课堂上将“导学自主”教改思想充分体现。(周武强供稿)
初一19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一6班小组合作学习
初一年级部
2008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