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日,由美国大学理事会、南京大学共同主办,华东师大、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协办,南师附中、中育乐训、南大国际教育研究所承办的“2012全球化创新学习的理念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举行。江苏省教育厅胡金波副厅长、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以及国内知名教育专家钟启泉等出席会议,国际部王小玲副主任和刘佳老师代表我校参加会议。
本次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国际课程考试趋势与发展。大会邀请了国内一百多所重点高中校教学校长、主任、国际课程一线教师、高校教育研究领域硕士博士400多人参加。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对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战略进行思考,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道路。
研讨会安排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从美英课程看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高中国际课程的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A-LEVEL课程双语教师培养模式;国际IB课程的体系构建等一系列最新全球化学习与理解,课程发展策略与动态的相关内容等。
在探讨当前留学热现象时,美国大学理事会副总裁王湘波博士提出:“
千万不要为了留学而留学!”
“读美国的本科,难度远远高于美国的研究生,因为研究生可以扬长避短地进行专题学习,而本科生课程涉猎广泛,是横跨了人文历史、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甚至道德伦理学的通识教育。那些仅仅应付了托福、雅思考试的学生是无法承受这种课程培养强度的。”王湘波坦言,托福、雅思只是一种语言能力测试,即使考到满分也仅相当于美国学生四年级的水平。
“有不少中国学生到了美国学校因无法适应被‘清退’,还有不少人稀里糊涂地出去,又稀里糊涂地回来了。” 王湘波认为,这跟国内愈演愈烈的中介式留学有很大关系。“据调查,有80%中国学生的留学申请材料作假,现在美国大学已经对中国来的申请单‘另眼相看’,有任何中介做资料的痕迹,就会被拒收。从去年开始,99%的申请者被美国大学要求接受视频等形式的面试,以甄别‘中介式留学’。”
“
出国学习,是为了掌握国内学不到或者学不好的知识。”王湘波说。
在美国,什么样的人能上名校?除了取得好成绩之外,还需要课外活动能力以及社会贡献度的证明,例如义工、社团活动等。此外,美国大学关注的不仅是成绩单上的分数等级,还有你是否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课程。“可以说,国外高校录取,关注的是各种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学习归来后,王小玲副主任、刘佳老师和全体国际部教师分享了自己的体会和思考。王小玲副主任希望全体国际部教师能关注国际教育的发展动态,积极思考我校国际部的进一步发展,侧重国际化人才培养和中国文化的有机融合和国际化人才培养途径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