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中心  校园快讯  正文

【校友来信】关秀贤老师百日祭

发布时间:2021-11-12         浏览次数:12

二〇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九日,十九时五十分,关老师谢世。享年一百零二岁,无疾而终。师尊走得安详、平静。子女及时告知河师大附中校领导,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祭奠吊唁;完全由子女亲属自主治丧。二十日晨,恩师的子女亲属,送了母亲的后一程。二十日昏十八时,恩师的子女告知了她的学生,治丧活动全部结束。
       生前事,厚养的情形都一样;身后事,薄葬的方式各不同。简洁如斯,可有出其右者?子女治丧,忠实秉承的是家教家风。恩师当含笑九泉,为人师表者,当看后有来者。
       学生明白,任何形式的彰显,都有悖于您一以贯之的人生观念,您不须要。以至于学生追思您的祭文,也不敢用华丽的辞藻,择要平铺直叙罢了。
文革初期,您让书符保存的一提包书籍里,竟然有您中小学时代的语文课本。危难之时,您把这些伴您成长的阶梯看得无比神圣,不含一文铜!与方块字结下了一生缘,阅读能力一直保持到百岁华诞。其时,学生制作了一张贺卡,通栏标题用繁体字“敬賀關老師百歲華誕”。恩师不假思索,高声流畅地念出来,还感慨道:“几十年都见不到了啊”!徜徉于阅读的喜悦、陶醉于书写的快乐,恩师的文化生活丰富、精神世界充实,当是您长寿的重要因素。直至弥留之际,一刻也没有昏聩过。恩师是在学生看望后二十五个小时谢世的,学生永远永远记住了,您再三表达与学生握手的表情和动作。那一握,竟是永诀!
       三次生日庆典。满八十岁时,十几个早已当上爷爷奶奶的老学生,怀着师恩难报的理念,从各地赶到长葛,执意为恩师庆八十。师生欢聚,给您带来了慰藉,也使您平添难以承受之重,是您把自己看得那么轻。满九十岁时,索性婉言拒绝了学生们的盛意,只与家人聚一聚而已。到您百岁华诞,外地五位年近八十岁的老学生,已经不再奢望您同意,结队赶来新乡,当面向您行谢师礼。这些告别老师授课近六十年的耄耋老人,如此执着深情,恩师的人格魅力何以斗量!
       一九七八年,恩师痛失自己的先生,指定书符执笔起草“家属致辞”。恩师审稿时,只改动 “热爱”一个词为“同情”。不贴就是不贴,不给先生涂油彩。保持亲人的本色,方是敬重。
       五十多年来,书符自以为师生关系就像母子一样了。然而,直到恩师谢世后,通过您子女的文章才知道,恩师默默地资助过的三个大学生,如今都学业有成了。而且,恩师资助学子这件事儿,让儿子知道也出于不得已。晚年因为自己行动不方便,着儿子汇款,只好说与儿子了。无须求证,想必是恩师定下了规矩,连书符也不能告诉。这里诠释了大象无形。行文至此,只好暂停……
       恩师教授过的历届老学长,我见过不少,谁也说不出恩师有过什么豪言、壮举。“人格的魅力”,是我们凝聚的共同心声。恩师用无形的挚爱,辐射进我们的心灵,哺育了我们成长。我们与您的子女一样,是有福份的人。惟有真善美,才会隽永。恩师仙逝矣,空留学生泣不成声。写到这里,读到这里,想必“有口皆碑”一词,都会油然而生。
       恩师谢世,是给我上的最后一课:上善若水,布置的作业是:传承。
念兹在兹,再呼唤一声关老师,安息吧!是为对您的百日祭。学生  张书符

作者简介:张书符,附中六六届高三三毕业生。1960年入校读初中,1963年续读高中,1966年毕业。因文革延宕至1968年11月离开母校。13岁至21岁的青少年时代,8年零2个月,是在附中成长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