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学科育人方式,切实提高学科育人水平,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探索实践课前“预学”——课上“共学”——课后“延学”——学后“评价”的“全域性成长课堂”教学模式,12月26日上午,高中教育教学部举行了“全域性成长课堂”优秀课例展示活动,活动第二期由高二年级语文组张世超老师做示范课。年级文科组全体教师共同观摩,学部主任刘毅深入课堂,把脉指导。
授课环节:课上“共学”展风采
张世超老师执教选择性必修上册《复活》(节选)一课,节选《复活》第四十三、四十八、五十九章进行联读,以深入阅读的方式品悟主题“良知与心灵的救赎,道德与人性的重生”。
课前,学生通过导学案“预学”,以导促学。课上,张老师通过情景任务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她以“织情节之网,览故事画卷”“探心理幽径,雕形象之韵”“品题目韵味,悟主题深邃”三项任务为驱动“引擎”,引领学生深入探究文本,梳情节,析形象,悟主题,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课后,学生尝试为《复活》续写结尾,提高写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张老师以教师示范启智,以学生活动育人,以合作交流共进,以精准点评添彩。
评课环节:学后“评价”共提升
精雕细琢,金石方镂;博学审问,华章乃著。课后,刘毅主任携备课组全体老师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展开了研讨。
备课组代表刘国东老师高度评价了本节课,认为本节课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培根铸魂”的根本任务,体现核心素养,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课堂流程流畅,教师备课充分,教态从容大方,板书美观和谐等。同时,评课老师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授课时应关注时间配比,板书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最后,刘毅主任肯定了张老师在授课环节注重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并指出备课时应研单元提示、学习提示及单元研习任务以明授课方向,可以聂赫留朵夫为主体,重点分析经典的“心灵辩证法”呈现的聂赫留朵夫的内心冲突,感受文本的审美张力,并与大家深入探讨多文本阅读的教学。
一场有灵魂、有活力、有深度的课堂教学活动,既是对“全域性成长课堂”的实践,又为培养主动发展的人赋能,最终实现师生共同成长。